海外充值 日前 “今年的蚊子好像少了”的话题 一度登上了热搜第一 (图源:微博截图) 有网友称 往年夏天必备的蚊帐、 电蚊香等“续命”装备都落灰了 (图源:微博截图) 对此 有网友分析 连续的高温天气 可能是导致蚊子减少的主要原因 而有一些北方的网友则提出了 “南方蚊子迁徙到北方避暑”的猜想 那么 今年蚊子真的减少了吗? 南方蚊子会迁徙到北方“避暑”吗? 九月蚊子还会卷土重来吗? 蚊子真的减少了吗? 今年夏天,很长一段时间大家都被酷暑“烤”验着,也有不少关于高温的话题出现在网络上,持续霸屏。那么这种连续的高温天气,对蚊子来说是否称得上是“致命打击”? (图源:央视网) 浙江省杭州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医师金彬彬: 蚊子跟人一样怕热也怕冷,它们最适合的温度是25℃—30℃,超过35℃活动能力就大大减弱,到了40℃基本就活不了。 此外,湿度对蚊子的存活影响也很大,一般合适的湿度(相对湿度)是60%-80%,湿度低于40%蚊子活力就很差了。 蚊子的发育过程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前三个阶段必须在有水源的地方完成,成虫后则不再受水源限制。 湖北省武汉市园林科研院高级工程师董立坤: 今夏南方多省市连续多日的高温天气,导致室外的水坑和小范围积水大大减少,蚊子的繁衍生长环境,在无形之中遭到压缩。 同时,蚊虫对水温格外敏感,即使有的小范围积水并未完全蒸发,但当水温超过35℃时,蚊卵、幼虫、蛹在水里就会停止发育,甚至死亡,也会使得蚊子的数量大幅减少。 7月以来,很多地方的室外温度基本都在30℃以上,地面温度更高,户外水塘、积洼的水不断蒸发,暴晒后水温很高,蚊子根本无法产卵。而咬人的雌蚊子生存期通常只有28-35天,所以热上十天半月,蚊子就会大量减少。 并且蚊子很“聪明”,不会在大热天外出晒太阳,一般活跃高峰在11点以前和下午4点后,白天活动时也会选择到草丛、树荫、楼梯道等阴凉处“乘凉避暑”。因此,不管是蚊子数量还是活跃度都会有所下降。 此外,疫情下公共场所的广泛消杀也对蚊子的生存环境造成了影响,蚊子不喜欢84消毒液的气味,使用其消毒可能会产生灭蚊效果。有研究显示,经常进行环境清洁和消毒,可能导致观测到的蚊子数量减少。 关于蚊子的四问四答 听到高温下南方有些地方蚊子变少了,住在北方的人不由得紧张起来。有些网友对此提出了疑问:南方变热了,蚊子真的会迁徙到北方“避暑”吗? 问 南方蚊子真的会迁徙到北方“避暑”吗? 湖北省武汉市园林科研院高级工程师董立坤: 首先蚊子寿命很短,如果在没有“喝饱”,未吸食到血液的情况下,仅仅一周时间蚊子就会死亡。即使是“喝饱了”,蚊子也仅仅只能存活2到3个月,根本不能支持它们进行长途迁徙。另外,蚊子不可能自行迁徙。 答 在专家进行解惑之后,仍有北方网友表示,自己今年依然被蚊子咬得“伤痕累累”,这是怎么回事呢? 问 我是北方人,我为什么感觉今年蚊子并没有减少呢? 虽然蚊子不能自行迁徙,但会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活动范围发生变化,如果温度、气候、条件都适宜,在任何地方都会完成繁衍生长。 答 有些网友又说了,我今年夏天的确没怎么被咬,但是都说“秋蚊猛如虎”,夏天一过,蚊子数量还会增多吗? 问 九月蚊子还会卷土重来吗? 虽然目前蚊子的身影出现得没有往年频繁了,但是9月开始天气转凉,蚊子是否会“反扑”,还要看未来整体的气候环境。 蚊子的虫卵产在水中,孵化需要两周左右的时间,其孵化条件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环境。如果九、十月份持续干旱少雨的天气,蚊卵无法孵化,也将不存在大量繁殖的问题,但如果9、10月天气条件适宜蚊子生存,蚊子或许会卷土重来。 答 这时,有些家住高层的网友坐不住了,表示很纳闷,我家楼层那么高,可还是时不时出现几只蚊子,蚊子到底是怎么飞上来的? 问 高层的蚊子是从哪来的? 研究表明,蚊子挺能飞,一只“聪明励志”的蚊子,真的可以借风飞上青云,290米都不在话下。这是什么概念呢?小编告诉你,埃菲尔铁塔是324米......除此之外,还有两种可能会使高层产生蚊子。 安徽省合肥市疾控中心消毒杀虫、地方病防治科工作人员张燕婕: 一是外来的,蚊子在底层进入电梯,通过吸附在人或物品上被带入高层家中。二是家生的,蚊子被带入家中,在适宜的环境(如家中绿植容器有积水、卫生间有储水盆等)继续产卵繁殖,成为二代、三代等蚊子。 答 什么样的人最受蚊子“青睐”? 若9、10月秋蚊子卷土重来,一定要提前了解蚊子的喜好,做好驱蚊防蚊防护。 关于什么样的人最会被蚊子“眷顾”,有人猜测是皮肤嫩的、血液甜的、O型血的人,其实这些都没有科学依据。小小的蚊子身上有很多感受器,比如温度感受器、湿度感受器和一些化学气体的感受器等,蚊子依靠这些感受器选出自己偏爱的人群。现代科学已经证明出,蚊子爱咬以下几种人: (图源:上观新闻) 汗腺发达、体温较高的人。喜欢流汗的人,血液中的酸性增强,所排出的汗液使得体表乳酸值较高,对蚊子产生吸引力。此外,蚊子的触角里有一个受热体,它对温度十分敏感,只要有一点温差变化,便能立即察觉得到,流汗的人肌体散热快,也会对蚊子产生吸引力。爱出汗的人身上分泌出的气味中含有较多的氨基酸、乳酸和氨类化合物,极易引诱蚊子。 劳累或呼吸频率较快的人。人在从事运动或体力劳动后呼吸会加快,有些人肺活量较大,或呼吸节奏本身较快。这样呼出的二氧化碳相对较多,二氧化碳气体会在人的头上约1米左右的地方形成一股潮湿温暖的气流,蚊子对此比较敏感,会闻味而至。 喜欢穿深色衣服的人。蚊子之所以昼伏夜出,主要是因其具有趋暗的习性,如果穿着深色衣服,在夜间便会呈现一团黑影,蚊子会向着更暗的地方追逐而去。黑颜色衣服是蚊子进攻的首选对象,其次是蓝、红、绿等,蚊子不爱叮白色。 新陈代谢快的人。小孩新陈代谢较快,因此小孩易遭蚊叮,老人正相反。还有孕妇,由于孕妇内分泌与一般人存在差异,性激素分泌水平较高,体内代谢较快,并且体温较高,在临产前呼气量较大,容易吸引蚊子。 化过妆的人。大多数化妆品都含有硬脂酸(脂肪酸的一种),所以化妆的人比不化妆的更受蚊子“青睐”。 饮酒的人。人们在饮酒、吃了牛羊肉或服用了降压药之后,也会变得易受蚊子的叮咬。 即使都成功避开了以上容易被咬的人群和行为,日常生活中还是不可避免地会中招。此时,驱蚊方法、防蚊技巧非常重要。 室内防蚊要注意的几点: 电蚊香 通过电力加热发出灭蚊物质,通电后1-2小时即可起作用。注意置于上风位置,与床保持3米左右的距离,婴幼儿、孕妇、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最好不要使用。 保持家中环境清洁 蚊子爱在水中产卵,要注意清洁盆景、水缸下及地漏处等易潮湿场所。每周清扫屋内蚊子容易聚集的地方,如床底、墙角、窗帘下等。 使用纱窗、纱门、蚊帐 关好纱窗、纱门,或使用蚊帐可有效阻挡蚊子,无论是灭蚊灯还是蚊香,都不如物理防蚊更安全可靠。 出门在外也不可大意: 应尽量穿浅色衣物、长衣长裤,尽量远离草丛、花坛、水池等蚊虫聚集地。 花露水 建议喷洒在衣服上,能使蚊子失去对人体气味的感知。使用时远离火源,储存时避开明火,含“驱蚊醇”“避蚊胺”等驱避剂的花露水,孕妇及2个月以下儿童不宜使用。 驱蚊贴 利用精油挥发来驱蚊,使用时贴在衣服上即可。不宜直接接触皮肤,过敏体质及孕妇不宜使用。 若不慎被咬,应尽快处理 要避免过分抓挠、发生感染,被普通蚊虫叮咬后,可用风油精、清凉油等涂抹,避开眼周、口唇、伤口等部位;若出现局部大肿块,可适当选用艾洛松等激素软膏,点涂、薄涂于患处,若伴有发烧、寒蝉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看完这些 你对蚊子更了解了吗? 你觉得今年夏天蚊子变少了吗? 你被咬了吗? 还有什么防蚊小妙招? 欢迎在评论区一起分享 来源|上观新闻、澎湃新闻、央视网、潇湘晨报、北青网、中国青年网、光明网、九派新闻、红网、极目新闻等 编辑|曹梦媛 主编丨蒋琳 监审丨钟倩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如遇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转载请注明来源“农视网”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