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资讯 查看内容

立陶宛总统:正与他国合作,寻求缓和与中国大陆关系

2021-10-17| 发布者: 怀来百科网| 查看: 135| 评论: 1|文章来源: 互联网

摘要: (观察者网讯)立陶宛政府频频在台湾问题上触碰中方红线,导致双方关系恶化。据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LRT)......
秘饭直播

(观察者网讯)立陶宛政府频频在台湾问题上触碰中方红线,导致双方关系恶化。据立陶宛国家广播电视台(LRT)9月23日消息,正在美国访问的立陶宛总统瑙塞达(GitanasNausėda)表示,立陶宛和中国大陆都需要寻求解决方案,以修复双方最近的外交裂痕。

LRT报道截图

“我们正在努力,与个别国家合作……只是想消除已经形成的困境。”瑙塞达在纽约对媒体说。

报道称,根据瑙塞达的说法,任何解决方案都需要“尊重”立陶宛自主决定与哪一国或地区发展经济文化关系的权利。

他说:“我相信,问题的解决方案掌握在两国手中,单边行动可能只会产生部分结果……我认为,我们可以在协调人的帮助下,通过展现出谈判和对话的意愿来解决这场冲突。”

在接受媒体采访前,瑙塞达于当地时间21日在第76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讲话。LRT注意到,尽管立陶宛与中国大陆关系恶化,但瑙塞达在发言中谴责了白俄罗斯在立陶宛边境助长移民危机,以及俄罗斯对乌克兰等地的“持续侵略”等,并未提到中国大陆。

瑙塞达对媒体说:“在15分钟(的发言)里,我们必须向世界发声,我们真的需要说出对我们和世界都很重要的话,我做到了。”

当地时间9月21日,瑙塞达在联合国大会发表讲话图源:立陶宛总统府

在立陶宛不顾中方反复交涉,宣布允许台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后,中方上个月宣布,决定召回中国驻立陶宛大使,并要求立政府召回驻中国大使。

此后,立陶宛方面一边坚称“没有做错任何事”,一边又希望中国大使返回立陶宛。

瑙塞达的首席外交政策顾问斯凯吉里特(AstaSkaisgirytė)23日对LRT表示,立陶宛和中国可以各自让大使重返工作岗位,这“将是第一个友好的信号”,可能是解决两国因台湾问题引发双边关系危机的第一步。

但斯凯吉里特依然“嘴硬”,声称即使是中国大陆这样的世界强国,也不应该“对立陶宛发号施令”,决定它应该和谁“做朋友”、应该设立什么样的代表机构。

她还试图为立陶宛与台当局搞官方往来开脱,称设立“代表处”并不意味着“外交承认”,立陶宛将继续尊重“一个中国”政策。

斯凯吉里特的这套说辞,与欧盟对外行动署的论调如出一辙,后者也曾宣称,欧盟成员国同台湾互设“代表处”不违反“一个中国”政策。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8月13日指出,一个中国原则的含义清晰而明确,不容歪曲和篡改。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这是铁的事实,也是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和国际社会普遍共识。奉行一个中国政策,就必须严格恪守一个中国原则,包括断绝一切同台湾当局的官方往来。个别国家和某些人妄图混淆视听,用心险恶,但他们的图谋注定不会得逞。

全世界终于知道立陶宛在哪里了。

这是俄罗斯媒体“自由新闻网”对立陶宛最近一系列反华行动的讽刺。这篇名为《立陶宛对中国宣战?》的报道中写道:立陶宛政府已经把自己逼入绝境。

△立陶宛对中国宣战?

对此,在8月19日商务部新闻发布会上,CGTN记者提问:“近日有媒体报道,因立陶宛与台湾当局互设代表处,中国企业将中断8月底及9月直达立陶宛的铁路货运。请问是否属实?商务部有何评论?”

商务部发言人高峰回应称:“近日,立方公然违背中立两国建交公报精神,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已经严重影响了中立两国企业开展互利合作的信心。我们敦促立方立即纠正错误决定,采取切实措施,多做有利于增进两国人民福祉的事情,为中立经贸合作创造有利条件。”

立陶宛人民的福祉有没有被关注,最近的一项统计数据就是明证——立陶宛总统和总理的支持率在上个月已经下降了8%~10%。

立陶宛政客们的丑陋表演,正在葬送立陶宛人民的未来。

立陶宛,只有268.5万人口,GDP全球排名第80名,在国际社会“出镜率”不高。近一段时间,却把自己炒作成为了国际热点话题。

7月20日,立陶宛政府宣布允许台湾当局以“台湾”名义设立“代表处”,严重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30年前的中立建交联合公报上,立陶宛共和国政府承诺不和台湾建立官方关系和进行官方往来。此前,中方也已就台湾问题反复交涉,晓以利害。

立陶宛,背信弃义。中国,严正回击。

8月10日,中国外交部决定召回驻立陶宛大使,并要求立政府召回驻华大使。

△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

对此,立陶宛政治学家利纳斯·科贾拉向本国发出了警示:中国采取这种在外交中很少使用的方式来表达其立场。这向立陶宛和整个西方世界发出了一个非常明确的信号,即中方无法容忍任何国家与台湾开展外交活动。

中国上一次撤回驻外大使,也是因为台湾问题。1995年因台湾地区领导人访美,中国立刻召回驻美大使李道豫。信号很明确,任何人,任何国家,挑战一个中国原则,中国绝不答应。

不知道,立陶宛恶意挑衅中国的底气是哪里来的。

位于波罗的海沿岸的立陶宛,一直有一项重要的国家大战略,就是将自己打造成地区交通枢纽和国际物流转运中心。立陶宛运输业创造了该国约14%的国内生产总值。

仅克莱佩达港,就为立陶宛提供了58000多个工作岗位,创造的价值占立陶宛GDP的6.13%。

△克莱佩达港

中欧班列,正是成就这个转运中心的重要力量。

去年,受疫情影响,国际运输遭到重创,但立陶宛却凭借中欧班列,成为新的欧洲邮政枢纽。从2019年底到2020年7月31日,立陶宛迎来了创纪录的33列满载货物的邮政列车。

△立铁维尔纽斯多式联运站

现在,立方的做法正在破坏合作的基础。

权威人士告诉谭主,中国直达立陶宛的铁路线路可能暂停。

市场,是最敏感的。对于立陶宛的行径,企业们做出了自己的选择。

立陶宛一位经济学家里曼塔斯·鲁兹基斯反讽本国政客:中国是全球主要经济体,无法理解小国立陶宛为什么要与这么大的市场发生冲突?

今年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两国双边贸易额同比增长了16.9%,非常难得。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副所长陈新也给谭主分享了一个数据:

“今年3月,中国海关总署也刚刚核准了20家立陶宛乳制品生产企业在华注册。”

要知道,立陶宛的经济体量很小,在欧盟国家中倒数。2020年,立陶宛GDP增长率为-0.9%。

立陶宛的政客,无视企业和民众的这些切身利益,选择不自量力,结果,也显而易见。

立陶宛从中国进口大量生产所必需的原材料和零部件,放弃中国这样的合作伙伴,就意味着将以更昂贵的价格从其他国家购买相同的原材料或组件,将为此付出代价。

不惜损害本国利益,将自己绑上反华的战车,图的是什么。前立陶宛政府高官苏尔普利斯说出了背后的真相:

激进的外交政策使某些政客赢得些许虚名,却让立陶宛卷入一场风波。

立陶宛,正在被裹挟着,越发激进,走向孤立。

这种激进的变化趋势,发生在最近两年。

立陶宛多次指责俄罗斯发起黑客攻击,从其外交部窃取“重要文件”。国家安全,成了立陶宛政府最常挂在嘴边的说辞。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从立陶宛的政治层面给谭主做了分析:

“立陶宛新上台的这些政客都比较年轻,他们受民粹主义的影响比较大。他们需要给自己树立‘不畏强权,挑战大国’的形象,去赢得选民某种情感上的支持。”

谭主查了下主导立陶宛当下外交政策的外交部长兰茨贝吉斯的年龄,他是80后,只有39岁。

这位“年少轻狂”的政客,似乎忘了自己是在执掌一个国家,每一个决定,都关系着国家的长治久安。

今年4月,立陶宛外交部宣布驱逐俄罗斯大使馆工作人员。

四处树敌,就连立陶宛议会经济委员会副主席金陶塔斯·帕卢茨卡斯都表示,新政府成立还不到一年,我们已经在多条外交战线上开战。

祖基党,就像是一个“战争党”。

立陶宛的总统、总理,都是无党籍人士,而帕卢茨卡斯特别提到的祖基党,党首正是兰茨贝吉斯。尽管国内出现不少反对声音,但他依旧不管不顾。

兰茨贝吉斯的靠山,是他的祖父维陶塔斯·兰茨贝吉斯——他是美国扶持的“民主组织”的领导人,曾一手策划了立陶宛的独立,担任过立陶宛的第一任总统,又两度担任总理,后来还做过立陶宛议会议长。

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市政厅的墙上,写着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访问时宣称的一句话,任何把立陶宛当敌人的人,都会成为美国的敌人。

有着这样的背景,兰茨贝吉斯的理念,可想而知。用《立陶宛独立法案》签署人之一罗兰达斯·保劳斯卡斯的话说,立陶宛根本没有独立的外交政策,甘愿当美国的走卒。

作为美国的棋子,是什么下场,看看最近的新闻就知道了。

立陶宛科学委员会理事会成员里曼塔斯·鲁兹基斯更是在采访中表示,立陶宛现任政府的作为,表现出“与人民作对的倾向”。

为了对抗俄罗斯,立陶宛想尽一切办法加入欧盟,甚至为此关闭了自己的核电站。该核电站的发电量,占立陶宛全国总发电量的80%,这也让立陶宛从一个电力出口国,变成严重依赖国外电力的国家。

为了维持电力,立陶宛只能从国外进口石油、天然气,而这些能源的最大来源,是立陶宛最“痛恨”的俄罗斯。

所以,立陶宛购买这些能源的价钱,往往是中东欧国家中最高的。

很明显,立陶宛没有考虑如何化解原有的问题,反而在制造新的矛盾。但立陶宛国内,还有4.5%的俄罗斯族人。

别忘了,在地理上,立陶宛离俄罗斯的距离很近。而中俄是真正彼此信得过、靠得住、压不垮的战略合作伙伴。

当立陶宛政府尚在四处挑战别国,东西跳梁时,中东欧的邻居们,正在从同中国的密切合作中收获实打实的经济红利与社会福祉。

商务部数据显示:从2012年到2020年,中国与中东欧国家贸易年均增速是8%,是中国与欧盟增速的两倍以上。2020年,中国与中东欧17国贸易额首次突破千亿美元,达到1034.5亿美元,同比增长8.4%。同时,希腊比雷埃夫斯港、匈塞铁路、克罗地亚佩列沙茨大桥等项目联通了机遇和未来。

2020年,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在视察工地建设时称赞匈塞铁路项目对塞尔维亚至关重要,将提高沿线民众生活水平,提振当地经济发展。

而这些,离不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的统筹协作。

就拿匈塞铁路改造项目来说,这段接起布达佩斯与贝尔格莱德的铁路,需要中国、匈牙利、塞尔维亚三国的配合协调才得以迅速实施落地。

△列车停靠在匈塞铁路站台

全线完工后,这条铁路将成为中东欧名副其实的国际贸易大通道,它将带动的绝不止匈塞两国的发展,也将使中东欧乃至整个欧洲与中国在商品贸易往来中实现更加高效的相互直抵。

这种规模化的效益,正是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为中东欧带来的最大机遇。

中国社科院中东欧研究室主任刘作奎认为,中东欧国家经济规模相对较小,仅凭其中某一国家之力,很难每年都在中国举行会展以及中小企业论坛等。

但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平台下,中国-中东欧国家博览会不仅变成了现实,而且形成了相当的规模。

6月份的博览会,20万平米的展厅,囊括了425家中东欧国家企业或代理商参展,采购商超过7000家。

立陶宛,曾经也是这份机遇的共享者,但在立陶宛外长5月宣称退出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机制后,立陶宛恐怕会失去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

立陶宛,惋惜么?

铁路货运暂缓、中立贸易往来面临中断,立陶宛工商界内心恐怕不止惋惜,而是无以复加的焦虑。立陶宛商业联合会副总裁兼金融分析师表示,立中关系对商业的影响已经持续了一段时间。

将政治因素放在首位将会对经济造成严重影响,政治因素导致的供应链不畅通将会导致成本增加,继而对产品价格和消费者产生影响。

这一切,立陶宛政府听得真切,看得清楚。然后呢?

正如立陶宛议会经济委员会副主席金陶塔斯·帕卢茨卡斯所说,立陶宛了解一切形势,但却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用‘价值外交政策’取代了理性的外交政策,这掩盖了我们政客们的自卑感、能力不足,或者说是愚蠢。”

而当“愚蠢”成为一国政客们的标签,于国于民,实危矣。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 收藏

最新评论(1)

Powered by 怀来百科网 X3.2  © 2015-2020 怀来百科网版权所有